阿尔弗雷德·伯恩哈德·诺贝尔于1895年11月27日在遗嘱中将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捐献设立基金,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,授予“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”。根据他的遗嘱,瑞典政府建立了“诺贝尔基金会”,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份授予,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。
诺贝尔奖之所以被世人看得如此重要,除了1000万瑞典克朗的高额奖金外,它还为世界带来了很多,比如获奖者的世界关注度和作品销量“传奇式的增长”,又比如某些获奖者作品所代表的冷僻文学类型的回暖。
根据亚马逊中国今年9月底发布的数据,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·门罗作品销售在获奖后一个月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。同样,鲍勃·迪伦自传《编年史》在诺奖公布短短十分钟内,当当搜索“鲍勃·迪伦”关键词的搜索量过万,读者浏览《编年史》页面的次数增长近4000倍,《编年史》《他是谁?探究真实的鲍勃·迪伦》《沿着公路直行:鲍勃·迪伦传》的预售量都超过了2016年1-9月的销售总量,是以往销量的数千倍。
此外,诺贝尔文学奖的魅力还在于,这样的优待并不仅仅只给获奖者,对于那些进入赔率榜的作家们,他们也会因为入围受到“仅次于”获奖者的重视。今年热门候选人韩国诗人高银,在中国并不被大众熟知,但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被媒体多次提及而受到大众关注。此外,还有肯尼亚作家恩古吉、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等。
所以,即便迪伦获奖被网友们戏称为“诺贝尔今年玩跨界”,但还是很多人追逐它并热爱它,因为它送给我们的除了一场全民焦点大讨论,还有讨论背后的,对于整个世界文学界的关注。
或许也正因如此,才有了那句着名的“文学奖做得再好,不如文学好”。
相关专题:国际金融热点问题探析 钟灵毓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