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论文

时间:2017-01-19 14:57:58 来源:论文投稿

1栽培种植环境选择技术

1.1菜园环境选择

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环境要求高,因此必须合理选择菜园,为蔬菜种植营造适宜环境,保证绿色蔬菜种植顺利进行。通常选择城市外围土地,避开垃圾处理区、人口聚集区、水质、土质污染的地方。

1.2土壤选择

土壤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营养成分,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,并且没有受到污染。种植土壤必须经过三年常规转型试载,经过检验达标后,才能栽培种植绿色蔬菜。

1.3与常规土地保持间距

为确保种植效果,绿色蔬菜种植土地应与常规蔬菜种植土地保持间距,或者设置明显标记,可以运用小山、河流作为标记。以避免将常规土的污染物带入种植园,为蔬菜种植营造良好的环境。

2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种植技术

在做好环境选择工作之后,接下来需要把握蔬菜栽培种植要点,促进各项技术得到有效运用,为蔬菜栽培种植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
2.1种子选择及处理

要想促进蔬菜得到更好的成长,必须做好种子选择工作。选用颗粒饱满,无病虫害的种子,确保种子质量,为蔬菜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。播种前需要晾晒种子,用药剂混合温水对种子消毒,消除存在的病菌,用土壤杀菌药物对种植苗床进行消毒、灭虫处理,消除土壤存在的病原菌、杂草、虫卵等,为种植发芽,蔬菜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
2.2平整土地

对种植地的残留废枝叶、垃圾等进行清理,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,平整土地,为接下来播种做好准备。对于同一类蔬菜,尽量避免连茬种植,可以采用水、旱轮作的方式,合理安排种植。

2.3适时播种

蔬菜种植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,考虑蔬菜品质特征、当地气候条件、栽培方式等,合理选择栽培时间。播种应该合理控制植株密度,确保植株能够获取充足的光照,有利于作物生长。蔬菜苗生长期间需要定期清理病虫株,预防病虫害的发生,为作物成长创造有利条件。

2.4灌溉

灌溉是绿色蔬菜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,必须高度重视,把握好灌溉原则,促进作物有效生长。一般来说,低洼地应该小水勤灌,黏壤土应该深沟排水,砂土壤应该常灌,确保蔬菜生长具有适宜的水分。灌溉中应该注意防涝,夏季种植,晴天或高温天气应该多灌,夏季浇灌时间在早上9:00前,下午6:00后为宜,并根据蔬菜不同生长期合理进行灌溉。绿色蔬菜灌溉的常用方法为浇灌和沟灌,浇灌时应该确保水分充足,短期作物的蔬菜可间隔1d浇灌1次,满足作物生长的水分需要。如果采用沟灌方式,一般在下午6:00进行为宜,土壤吸水层达到畦高一半以上应该将水排干,防止水分过多而影响蔬菜生长,为蔬菜生长创造有利条件。

2.5施肥

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蔬菜生长离不开施肥,必须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,合理进行施肥。绿色蔬菜以有机肥为主,同时,可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期适当补充其他肥料,维持土壤具有充足的肥力,为蔬菜生长创造有利条件。如果蔬菜在生长期具有特殊的养分需求,则应该根据这些需要,适当补充有机专用肥或者复合肥。另外,施肥中需要合理运用平衡施肥技术,确保氮、磷、钾、钙及各种微量元素得到有效搭配,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肥料的作用,促进蔬菜得到更好的生长。

2.6病虫害防治

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的重要内容,能够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。播种前用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,幼苗培养时需及时清理病虫害,蔬菜生长时期要定期清理菜园,除去其中的杂草,杜绝病虫栖息。入冬前提前给菜园浇水,让土壤在冬季冻结,有利于杀死病菌或虫卵。在药物选择上,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,必须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药物,不能使用国家禁止的农药。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研究工作,做好病虫害分析和预防工作,根据病虫害特点,科学、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。还可运用病虫害的天敌开展防治工作。另外,重视物理防治方法的运用,运用人工捕杀的方式避免病虫害隐患,设置屏障阻挡虫害入侵,如果出现病叶、病株,应及时清理,避免传染给健康植株。采用灯光诱杀的方式,除去田间病虫害,为蔬菜生长创造良好环境。

3结语

总之,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,在蔬菜栽培种植过程中,无公害绿色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。今后在实际工作中,需要重视该项技术的运用,做好每项处理工作,促进无公害绿色技术得到有效运用,为蔬菜栽培种植提供合理的技术措施,更好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要。

作者:高峰 单位:鄄城县富春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


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: 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论文 论文代写
http://m.400qikan.com/lw-91426 论文代发

相关专题:僵尸肉流向 江苏教育学院

相关论文

柴油机编辑部

论文百科2017-03-21 12:07:48
相关学术期刊
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《中国电业》 《犯罪学论丛》 《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 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》 《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》 《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》 《中外食品加工技术》 《中国农村观察》 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

< 返回首页